如果说这次新冠疫情给求职市场带来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那么年轻人求职观念由“求进”转为“求稳”,一定能占据一席之地。
昨天看到一篇将95后对大厂的狂热比作60年代时父母对国企的追捧的文章,本来深以为然,结果没想到底下评论却“翻车了”
热评高赞众多年轻人表态:我们也想进国企!
图片截自《Vista看天下》评论区
前些年,人人奔往一线、拥抱金融互联网行业;现在却开始有不少人选择回到家乡,公务员、国企,这些原本我们口中父母老掉牙的论调,似乎又成了年轻人的首选。你觉得,国企会是下一个“求职风口”吗?
当然,我们也可以先来看看,那些在国企工作的人,到底过得怎么样。
01国企,真的会是避风港吗?
国有企业千差万别,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部门有着天壤之别,其中的差别不亚于华为和血汗小作坊的差别。就算是同一家国有企业,现在和十年二十年后也可能完全不同。
“目前的生活,是我童年不敢奢望的未来”
@卡夫卡 工作六年 在职
一本毕业,四线小城市,中字头国企
31岁,工作六年了,去年刚评的工程师,奖金系数调高了,月均纯到手收入5k+(房价5K左右),房贷有公积金对冲,没有压力,小破车子一台,双休,节假日正常休。
作为在农村穷苦日子过了二十几年的娃娃,在买房买车家里人没有添钱的情况下,贫农家里哪有什么余粮,能用五年时间改变家庭面貌,也实属不易,不敢造次。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没有梦想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想先享受一下有暖气的冬天和有空调的夏天,再享受一下国庆不用回家挖玉米的假期和寒冬下班后依然每天能洗热水澡的傍晚,再享受一下可以坐着玩着手机上厕所而不用蹲着上厕所的同时担心蚊虫叮咬臭气熏天以及粪便的后续处理问题,最后再享受一下大冬天随时随地开车去任何地方而不用担心在冰天雪地的寒风中带着年迈的父母大包小包的在乡村的十字路口等车超过一两个小时后还被拒载的情况发生
可以说现在的每一天都是舒服的,是让人感到快乐的。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能达到的上限是什么,但是我目前的人生是我童年时不敢奢望的未来。
“这工作,穷人还是别来了”
@夏目六三四 两年国企 已离职
在国企工作两年,目前已辞职。
刚入职时候,听闻早一年进来的前辈中不乏有上海交大本科、东南大学本科、武汉大学本科的高材生(都是我考不上的学校....),顿时觉得这是个好地方,地理位置好同事学历高工作体面。
后来么,感觉图样
工作1个月后,上海交大那位跑路了,考了当地公务员(本地人)
工作4个月后,一起入职的东南大学硕士跑路了,读博去了
工作一年后,上一届的人跑光了好多....
工作两年后,我们这一届也跑了好多(包括我hhhhh)
就我短暂2年的体验来说,国企适合养老,适合生活无压力的人。我是个穷人,待在这里其实有一点点格格不入....
收入来说,处于中等水平,饿不死那种。但是实行的是工资总额,就是一年的收入基本是固定的,只会少(扣钱)不会多。
工资总额制度说直白点,你一年累个半死拿这么多,你同事摸摸鱼也是拿这么多,即使被扣点钱,也是象征性扣扣,全年收入加起来对比一下,其实差不多。这挺扼杀积极性的...
而且体制内的通病,升迁得看背景,大领导基本都是有裙带关系的,少部分中层领导是底层慢慢熬上去的,但是这种机会考虑到时代变了,基本也越来越少了。
同事中不乏二代们...有开GTR的,有家里开房产公司的...和他们一起上班挺反人性的...因为拿的钱其实差不多,但是人家家底厚实啊,而且人家上班就是来摸鱼养老的。
不犯大错误,开除不了你
遵守劳动法,3点半就可以刷手机等下班了
福利待遇好,法定假期(孕期假)少不了你
但是,穷人别来....
02在国企工作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有人在国企中找到了人生的高光的时刻,也有人认为国企抹灭了自己梦想的棱角。
虽然都统称国企,但是在不同单位,乃至不同部门,收入和体验都可能是完全不同。但总归来说,国企的优缺点可以总结如下:
▊ 国企优势
1、稳定。如果有编制,怎么搞都不会有辞退的危机,心里十分安定。对于家境殷实的小伙伴真的是个好出处。
2、试错机会多,对新人有培养的耐心。国企树大好乘凉,项目搞砸了没什么事,吸取教训再来就是了
3、下限高。五险一金、补充公积金、年金,住房补贴,餐补,通讯补贴,食堂。能给福利的地方都给你。各种保障到位,温饱绝对保障。有个困难,工会也会来个献爱心。不裁员不降职(除非犯了原则性错误)。
▊ 国企劣势
1、上升空间有限。在国企没有大树依靠想往上走是极难的。国企里特别注意那些比较清闲的中年妇女,你别看他平时啥也不干,搞不好就是哪个领导的亲戚。
2、行政摊派多。政治任务多,领导说做就要做,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做了有什么用,我能从中学到什么。一件两件当然没有问题,这种事情多了对于刚毕业的热血青年的心志是一种消磨。
3、成长空间有限。这个见仁见智。国企呆久了有一种要废了的感觉。担心年过30就没有跳槽的能力和勇气,如果升不上去,逆来顺受那是必须的技能。
▊ 发展情况
由于个人的能力和经历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资质好的在十年有可能做到企业中高层,资质平庸的也可能十年在一个岗位默默耕耘。国有企业的兴衰治乱和领导班子尤其是主管领导有着非常巨大的关系。
何况国企改革的思路就是商业类国企实行市场化改革,自负盈亏,自主决定薪酬分配,人员能进能出。
未来的国企恐怕不会是铁饭碗,真正的铁饭碗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国企人,以及希望进国企的学生,即便身处安逸之中,也要意识到,进了国企不等于进了保险箱。
03国企招聘基本条件&流程
如果要笼统地来概括各种性质的企业对求职者的偏好的话,这张图很能体现差别:
图源知乎@夜猫学姐HR
国企更喜欢“调性”和他一致的学生,更看重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这里的综合能力不仅是专业上的,而是人情练达、为人处世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Star君说,以往以外企或者事务所这类民企为求职目标的小可爱,现在要转向国企,需要重新“包装”自己的原因。
有些企业有能力你就上,但是国企光有能力可不行。
具体来说,国企更青睐具备以下特征的学生:
稳定
很多人想去央企国企工作就是为了稳定,没有私企的裁员压力等。而这种需求其实是双向的,国企招人也想要稳定,培养应届生不容易,企业当然希望招到的人不会因为家庭地点、冒险心理等原因过早跳槽。
所以,这里也有一个隐形的条件——国企,尤其是核心部门基本只招应届生,失去应届生的身份,很多时候就意味着和国企无缘了(国企旗下的子公司社招需求还是比较大哈)
党员优先
一些国企岗位必须是党员才能担任,比如监察、宣传。此外,别的岗位应聘者不需要担心因为这点被刷下来。
当然,这会儿叫大家入党也不现实。党员无非是在政治信念和道德品质上有一定的“背书”,非党员也可以在面试中侧面反映自己具有这些特质。
图片优秀学生干部优先
坊间的舆论,一直都不太“看得起”学生干部,总觉得在大学就“打官腔”、搞形式的人不是新时代的好青年,不否认会有这样的人存在。
但学生干部的经历确实很能培养一个人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尤其是“上传下达”这种能力在国企中,简直就是生存基础图片
证书
很多人可能都没想到,证书字啊国企中也有用吗?
小可爱们需要明白的是,国企喜欢复合平衡性人才,不意味着他喜欢“庸才”,尤其是财会岗来说,终归还是专业能力很强的岗位,作为体现自己专业能力证书,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加分项。
对专业能力的重视近些年来越来越明显,甚至在公务员考试中也开始多了对证书的要求。
成绩优秀
这一项在简历投递时,就可以通过排名、GPA、是否挂科等刷人。很多国企HR喜欢成绩好的。
当然,更极端的是,部分央企会在招聘要求中明确要求只招985/211学生。
招聘流程
国企每年的春招的整体流程为网申→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签约→录用。
国企虽然每年招人规模大,但每年报考人数多,Offer并不好拿。
国家电网往年通过率仅为3%,中国石化7%;去年秋招中石化超5w人报考...
部分国企的笔试直接和网申一起进行,笔试题目则为行测题,包括数学运算、逻辑推理、言语理解等,各部分考察重点不同,如果不能条理、有针对性地复习,极易顾此失彼。